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趙章成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趙章成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解放軍報“設置戰爭才能主導戰爭”?
據《解放軍報》報道,2016年3月下旬,第41集團軍恢複了單兵迫擊炮射擊的訓練,也就是俗稱的“單手操炮”。無座鈑,無炮架,單人操炮,自主瞄準,左手扶炮身,右手放炮彈,手起炮發……這是對個人意誌、軍事技術和戰鬥心理的極致考驗。這種塵封已久的絕技,發明人就是威名赫赫的紅軍“炮神”趙章成。趙章成是河南洛陽人,1905年出生。在1931年國民黨26軍寧都起義之後加入紅軍。1934年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營長、第129師司令部炮兵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炮兵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炮兵3師師長、特種兵縱隊參謀長。建國後,任西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炮兵第3訓練基地司令員、炮兵14師師長。1954年,赴朝鮮,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炮兵指揮所司令員、誌願軍炮兵第二司令員,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69年11月,因心髒病突發,在北京逝世。趙章成經曆過曆次“反圍剿”,經曆過長征,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迫擊炮射擊技術臻於化境,趙章成發明並完善迫擊炮單人發射的整套技術,被稱為紅軍“炮神”。趙章成原是西北軍的迫擊炮手。西北軍在馮玉祥的帶領下非常重視訓練,盡管他趙章成沒什麽文化,在刻苦的訓練下,結合自己的天賦和戰鬥經驗,練就了精湛的迫擊炮操作技術,射擊技術十分嫻熟,而且總結出許多土辦法。對軍閥來講,迫擊炮算重武器了趙章成1931年參加紅軍,趙章成先後任紅3軍炮訓隊隊長、紅3軍9師炮兵連連長。趙章成加入紅軍時大字都不識幾個,這在紅軍的技術性幹部裏是非常少見的。紅軍時期的趙章成(前排中位)參加紅軍後趙章成仍然保持著他農民式的佛教信仰:不願殺生造孽與相信輪回轉世,在作戰開炮前總要禱告一番,說自己是奉命開炮,冤魂不要來找他。長征時還堅持著這個習慣,這事在當時紅一方麵軍的中級幹部中一直傳為笑柄,而他的這個習慣直到長征結束後才完全放棄。因為紅軍極度缺乏技術幹部,在蘇區殘酷的肅反中,趙章成卻從沒有因為他的這個習慣受到任何的衝擊。看吧,這就是有一技之長的好處。第三次反圍剿結束時,我軍不但有迫擊炮,還有平射炮,紅1軍團將兩個炮兵連和一個工兵連組成炮工營,趙章成擔任營長。在黃陂戰役中,趙章成指揮炮1連參戰,當時霧大看不清目標,趙章成從敵人機槍聲判斷敵指揮機關在大龍坪,立即調正炮口,朝大龍坪猛轟,打跨了敵指揮機關。第二天戰鬥未結束,紅1軍團部附近突然出現大群敵人,當時紅1軍團部隻有電台人員和炮2連,趙章成急忙帶著20多名精幹的戰士迎擊敵人,沒想到這些敵人誤認為趙章成他們是自己人,500多人糊裏糊塗當了俘虜。長征開始後,在強渡烏江等戰役中,趙章成“百發百中”的神技多次為紅軍突圍創造了條件,但真正的挑戰在大渡河等著他。1935年5月25日,剛剛喋血湘江的紅軍突出重圍,趕到大渡河前。此時,紅軍損失慘重,部隊十分疲憊,當年石達開就是在此全軍覆沒的。紅軍在安順場打響了強渡大渡河的戰鬥。楊得誌和孫繼先組織敢死隊強渡,很多戰士報名,孫繼先最終選擇了十七個人。這些敢死隊員每人手持一把MP18德式衝鋒槍,一把駁殼手槍,八枚手榴彈和一把大刀。十七個人和八個船工乘船出發。對岸川軍很快發現他們,開始射擊。隨著船隻逐步靠岸,川軍的射擊變得猛烈。機槍子彈把木船打出很多彈孔,有些戰士中彈受了輕傷。情況危急,林彪果斷下令火力支持。紅一軍團六挺重機槍和幾十挺輕機槍從不同角度密集射擊,壓得川軍抬不起頭來。紅軍木船終於扺岸,戰士跳上岸,衝向敵方陣地。川軍拚命頑抗,派數十人衝出碉堡向灘頭突進。千鈞一發之際,林彪見情況危急,毫不猶豫的命令神炮手趙章成開炮壓製川軍。趙章成報告:隻剩3發炮彈了,怎麽打?林彪:全部打掉!趙章成:那以後就沒炮彈了!林彪一反常態的大聲喊道:讓你打就打,馬上執行命令!現在這一關過不去,哪還有什麽以後!此時此刻,趙章成一無幫手,二無炮架,三僅剩3發炮彈!趙章成迅速找到了合適的戰鬥位置。沒有炮架,他就左手托起炮身;沒有人觀察坐標,他就全憑經驗瞄準。隻有3發炮彈,也無法試射了。如此情形之下,趙章成沉著冷靜,兩發炮彈準確命中並摧毀了對岸敵軍的兩個火力點。第三發炮彈準確的落在敵反擊部隊的衝鋒隊形中,這三炮對沒有重武器裝備的川軍是極大的威攝,他們並不知紅軍隻有三發炮彈。川軍士兵因懼怕炮擊而開始退逃,防禦徹底崩潰了。“十七勇士”抓住了機會,一躍而上,趁勢搶占了敵人的工事,鞏固了灘頭陣地。在這場戰役中,神炮手趙章成的三炮可說是扭轉乾坤,這神奇的三炮,永遠載入了我軍炮兵史冊。沒有這三炮,不知道紅軍要多付出多少生命才能渡過大渡河。這三炮挽救了教員,挽救了黨中央,挽救了紅軍。毛澤東對此大加讚賞!建國後,大字不識幾個,又不會帶兵的趙章成被委任為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少將軍銜,以獎勵他對革命的貢獻。林彪也對這三炮印象深刻,林彪曾對趙章成有一句評語:“要象趙章成同誌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
趙章成的人物軼事
趙章成原是西北軍的迫擊炮手,在舊軍隊,盡管他沒有文化,但在嚴格的舊式軍棍訓練下,結合自己的天賦和戰鬥經驗,練就了精湛的迫擊炮操作技術,射擊技術十分嫻熟,而且總結出許多土辦法。1931年參加紅軍,在軍史上寫下了特殊的一筆。
所傳說的每次射擊前要拜佛,其實這是誤傳,趙章成射擊前的姿勢是在為火炮賦予射向和用跳眼法測距。為火炮賦予射向,其姿勢為右臂前伸,肘部略微彎曲,手掌五指並攏拇指稍微彎曲掌心向左,指向目標方向。這是在觀察所指揮員向炮兵偵查兵指示目標,也是炮陣地指揮員向瞄準手指示射擊目標,統稱賦予射向。
跳眼法測距這是炮兵使用的一種簡易測距方法。這種方法誤差很大,判斷兩點間隔是關鍵,隻能用來大致估算距離。隻有炮兵才懂得這個指揮手勢。當年紅軍很多人從未見過。而且這個姿勢有點像單掌拜佛,所以就以訛傳訛說趙章成信佛,射擊之前要拜佛。
1964年炮兵副司令趙章成少將下到基層連隊傳授他高超的迫擊炮操作技術,時任國防部長的林彪對此曾大加讚賞。甚至以他的元帥身份公開提出練兵標準是“象趙章成同誌那樣,使技術達到藝術的標準。”
開國後吾軍迫擊炮裝備和使用的是越來越少了,趙老將軍的炮技除了在大比武時靈光一現外也就沒了用場,1964年大比武時60歲的趙將軍手操炮時還能彈無虛發。無怪乎楊成武在向毛主席匯報比武結果時曾專門提到,經過大比武,我們的迫擊炮手不用炮架、底盤、瞄準鏡也能發發命中,比趙章成還行了。主席聽了當時就開心的笑了。
開國少將趙章成為人憨厚隨和,與世無爭,在洛陽老城的老宅子日前還在,實在是應該以什麽名義保留下來!運載工具隻有1條小木船。第1船過河的就是“十八勇士”,領隊的是連長熊尚林(抗戰時陣亡),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強行登上了對岸;第2船領隊的是營長孫繼先(建國後授中將軍銜,任濟南軍區副司令),當船到中遊時中彈漏水,因敵火力壓製造成船工慌亂,偏離方向,一時難以靠近對岸。這時第1批登岸的“十八勇士”被敵機槍火力壓製在灘頭,岌岌可危。指揮戰鬥的團長楊得誌急令趙章成開炮支援。
這時趙章成僅用左手托起沒有炮架的炮身,全憑自己的手和經驗技術來代替瞄準裝置,僅僅3發寶貴炮彈,不可能試射,不允許浪費。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趙章成的3發炮彈,準確無誤地及時命中目標,摧毀了敵3個機槍火力點。
趙章成的準確炮擊,使得“十八勇士”藉此機會奪占了工事,為第2船支援部隊靠岸贏得了時間。同時,這3炮對沒有重武器裝備的川軍是極大的威攝,他們並不知紅軍隻有3發炮彈。川軍士兵因懼怕炮擊而開始退逃,防禦徹底崩潰了。隨後楊得誌率增援部隊乘第3船渡河,安順場強渡戰鬥以紅軍的最後勝利而告結束。
在某些作品中,將趙章成這重要的3炮誤記為是奪取瀘定橋的戰鬥。實際上,在瀘定橋戰鬥時,紅一方麵軍全軍已再也找不出一發迫擊炮彈來了,趙章成英雄無用武之地。
安順場戰鬥,令趙章成的名字留在了軍史上。然而,這還不是他“神炮”的顛峰之作。最能體現趙章成“神炮”魅力的戰鬥發生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遺憾的是,我一直沒能找到有關那次戰鬥的具體時間、地點、規模等詳細材料,隻知道那時趙章成在129師任職,是該師抗戰中期一次規模較大的攻擊戰鬥。在此我隻能將有關趙章成的一些細節寫出,如有哪位網友知道那次戰鬥的具體情況,還望告之。
在那次戰鬥中,八路軍繳獲了3門迫擊炮和一批炮彈,但參戰部隊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會操炮,而戰鬥又急需炮火支援。於是指揮部門急調本不在戰場的趙章成快馬趕來,並且專門選了6名戰士供他指揮。
炮擊開始,6名從未摸過炮的戰士在趙章成的口令指揮下,為他的不同目標給炮彈改裝不同藥包,而趙章成則一個人同時操縱3門炮進行不間斷的射擊,直到3門炮的身管都打紅了。
至於炮擊的效果,戰鬥結束後據俘虜供稱:當受到炮擊時,日軍指揮官根據炮火的準確和密度判斷,八路軍有一個迫擊炮排在進行齊射!
可想而知,趙章成一個人手下的3門迫擊炮,發射的速度、準確度和火力密度已經達到何等高超的水平!在後來的歲月中,很少讚揚部屬的林彪,曾對趙章成有一句極為中肯和貼切的評語:“要象趙章成同誌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
邯鄲戰役趣聞
在邯鄲戰役雙方交戰時,紀萬明就用這種改造過的迫擊炮將一發炮彈從日軍碉堡的機槍眼裏打進去了。更奇怪的是,炮彈像鐵塊兒一樣落地,沒有爆炸。結果這枚沒有爆炸的迫擊炮彈,被日軍拿回去研究,小日本的兵器專家百思不得其解,實在想不通八路軍是如何將迫擊炮彈從碉堡的射擊孔中打進來的。第3次反圍剿結束時,我軍不但有迫擊炮,還有三七平射炮,紅1軍團將兩個炮兵連和一個工兵連組成了炮工營,趙章成擔任營長。
在黃陂戰役中,趙章成指揮炮1連參戰,當時霧大看不清目標,趙章成從敵人自動步槍聲判斷敵指揮機關在大龍坪,立即調正炮口,朝大龍坪猛轟,打跨了敵指揮機關。
第2天戰鬥未結束,紅1軍團部附近突然出現大群敵人,當時紅1軍團部隻有電台人員和炮2連,趙章成急忙帶著20多名精幹的戰士迎擊敵人,沒想到這些敵人誤認為趙章成他們是自己人,500多人糊裏糊塗當了俘虜。
在長征途中,趙章成的迫擊炮顯示了威力。烏江戰鬥,楊得誌團第1次強渡和夜間偷渡都告失敗,第2次晝間強渡,趙章成指揮炮兵營進行火力支援。趙章成僅經過簡單的目測和一發試射,第2發就準確擊中目標,摧毀了對部隊威脅很大的敵火力點。接著,他又以準確的炮擊打在敵反擊部隊的衝鋒隊形中,敵方反衝鋒隨之潰散,紅一方麵軍渡過了天險烏江。
趙章成名聲大振是在強渡大渡河。當時劉伯承、聶榮臻指揮楊得誌團,以17勇士強渡大渡河,雙方展開炮戰,17勇士登岸後,沒有可依托的陣地,完全暴露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楊得誌急令炮兵火力援助。
當時隻剩下3發炮彈了,趙章成卷起衣袖,平直伸出手臂,樹起拇指,一連串唱出方向、標高、距離等數字。第1炮在反撲的敵人堆裏爆炸,第2炮命中了敵押陣的指揮官,當敵人準備再次衝擊時,第3炮把敵人的隊形又炸亂了,這時17勇士占領了有利地形,第2船勇士也登了岸,守敵棄陣而逃。
趙章成這3炮,在決定戰鬥勝負的關鍵時刻,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這神奇的三炮,永遠載入了我軍炮兵史冊。林彪曾對趙章成有一句評語:“要象趙章成同誌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60年代的“大比武”運動中,趙章成又一次成為軍內的新聞人物。“大比武”的重要內容,就是以樹立技術尖子來帶動加強全軍的軍事技術訓練。說到迫擊炮的操作技術,誰能比得過戰火中成名的“神炮將軍”?
已過花甲之年的趙章成,在“大比武”運動中以炮兵副司令的身份,下到基層連隊,與戰士們同吃同住,言傳身教,傳授他爐火純青已趨化境的迫擊炮技術。
當時,《解放軍報》和《解放軍文藝》對趙章成的教學活動都作了長篇報導,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他的教學拍成了詳細的軍教片在全軍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組鏡頭,趙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著沒有炮架的迫擊炮身管,右手接過旁邊遞來的炮彈,一發接一發地不停射擊,靶標被一個個地擊毀。。一個看上去憨厚慈祥的老人,完全和他的炮融為一體,是那樣的氣定神閑,威風凜厲。
當看這影片時,我不由地想起別的影片中那些美國的、英國的、德國的、日本的、蘇聯的迫擊炮射擊場麵,那一個個炮手單腿跪地,每射一發就要低下頭去甚至臥倒一次,不知我的感覺對不對:這些士兵之中,永遠不會產生另一個趙章成!1969年11月,趙章成因心髒病突發,病逝於北京301醫院南樓。他逝世後,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與已去世的國家和軍隊高級領導人共處一堂,在他的靈前,擺放著兩座精製的迫擊炮模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